中信产业基金张迎昊(中信产业基金 张迎昊),最近三年,新能源车产业排名前三,它的头衔是动力电池行业最核心的竞争力。
作为行业头部的动力电池企业,中信产业基金公布的2021年成绩单显示,2021年中信产业基金营收375.63亿元,同比增长33.73%;归母净利润395.75亿元,同比增长58.39%。
就整体的业绩来看,2021年中信产业基金营收187.37亿元,同比增长36.19%,归母净利润217.21亿元,同比增长54.23%。
对于营收持续增长的原因,中信产业基金副总经理朱子健认为,上游资源大概率还没有出来,下游需求旺盛。
玻璃、纯碱、纯碱等有色产业在去年,有色价格出现大幅上涨。据统计,截至2021年底,高纯、低磷的纯碱均价达1395元/吨,较去年同期上涨36.27%,涨幅居全行业之首。
从纯碱、纯碱的行业结构来看,未来几年纯碱价格很难再回到去年的高点。
对于未来几年的玻璃市场,朱子健认为,当前,玻璃的上游供应充足,尤其是纯碱和纯碱,供应稳定。
在价格高企的背景下,玻璃价格主要体现在房地产竣工面积的持续增加。
我们再来看整个玻璃行业,无论是在前期的价格大幅上涨,还是下游产品的价格下行,玻璃价格都没有超出玻璃的价值,但是随着玻璃产能逐步增加,玻璃价格又会跟随房地产竣工面积的增加而逐步回落。
为了缓解原材料的紧张问题,玻璃企业通过调整生产工艺来稳定原材料价格。玻璃价格在10月开始逐渐下跌,到11月8日,玻璃价格上涨到2035元/吨,涨幅高达58%。
除了原材料上涨之外,由于玻璃是玻璃的重要下游,但是很多玻璃制造商想要大幅压低原料价格,这就带来了玻璃生产成本的进一步下滑。
从玻璃生产企业来看,浙江巨能玻璃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员陈胜说,2021年12月底,浙江巨能玻璃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的玻璃销售价格降至每吨223.2元,同比下跌了62元。
因为玻璃价格较低,企业的经营利润亏损,因此造成了企业被迫停产。此前,河北巨能以现有的销售情况为例,自2021年10月开始,玻璃企业开始主动减少销售量,产能有所恢复,销售价格从每吨3560元一路跌到了每吨9000元。
徐洪志说,玻璃企业应该持续做出收缩产能的措施,加大库存,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。
目前来看,玻璃行业的情况依然严峻。据统计,10月底全国玻璃行业的库存天数达到了64.87天,同比增加3.22天,增幅为5.74%。
我们判断,玻璃行业未来的走向很有可能是要缩减产能的动作。
海通证券指出,随着下游需求下滑,行业利润水平较低,接下来行业将面临价格下行的风险。未来玻璃期货价格下跌的概率较大。
行业处于悲观的氛围之中,上游玻璃原材料价格的下滑令玻璃企业生产积极性受挫。部分大型企业为了降低成本,纷纷在价格下行时削减装置负荷,而在价格上涨时减少产能。预计今年的行业形势比去年更差。
浙商期货分析师张立军认为,短期内玻璃期货价格大幅下挫将是市场的一个主导因素。
据了解,国内浮法玻璃市场目前尚处于淡季,下游需求偏弱,多以观望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