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“黄金碰到什么会变色”这个问题,其实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,或者在接触一些贵金属饰品、器皿时,都会有过这样的疑问。尤其是在看到一些说辞,比如“纯金不会变色,但如果变色了,说明不是真的”之类的,总觉得有点绝对。但实际操作起来,情况可能比想象的要复杂一些。我自己做这行也有年头了,接触过不少送来检测的样品,也亲自做过一些小实验,对这个问题,算是有点自己的体会。
首先得明确一点,黄金,化学符号Au,它的化学性质确实非常稳定。在常温常压下,它不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,也不会被大多数酸碱腐蚀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古代的金器,历经千年依然金光闪闪的原因。所以,从这个角度说,“纯金不会变色”这句话,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的。它不会像银那样,氧化后变黑,也不会像铜那样,遇到湿气就生成铜绿。
但“变色”这个词,有时候会引起一些误会。如果指的是那种剧烈的、肉眼可见的颜色改变,比如变得发黑、发绿,那的确,纯度非常高的黄金是很难出现的。可事实上,我们有时候看到的“变色”现象,可能没那么夸张,而是那种微妙的、光泽度的变化,甚至是表面附着一层东西,让你觉得它“不如以前亮了”。这些情况,就得仔细辨别了。
而且,市面上很多所谓的“黄金饰品”,其纯度并不是百分之百的。像我们常说的18K金、24K金,虽然都含金,但18K金也才75%的黄金含量,剩下的25%是其他金属,比如镍、铜、锌等等。这些合金元素,很多都是比较活泼的,它们就可能在接触到某些物质后,发生化学反应,从而影响到整个饰品的外观。
说到黄金“变色”,我倒是想分享几个实际遇到的情况。这不仅仅是化学试剂,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质,在特定条件下,也可能让黄金看起来“不对劲”。
比如,化妆品。很多人戴着金饰品化妆,或者皮肤上残留了一些粉底、口红、香水之类的。这些产品里头,有些含有硫化物、酸性成分,或者是油性物质。虽然黄金本身稳定,但如果长期接触,或者这些化妆品中的某些微量成分,尤其是混合了一些其他金属元素的情况下,可能会在金的表面形成一层非常非常薄的、可能带有颜色的附着物。这种附着物,并非黄金本身变色,但会影响它的光泽。要我说,戴着金饰品化妆,最好还是小心点,或者化完妆、干了之后再戴上去。
另外,汗液。虽然听起来普通,但人体排出的汗液,成分很复杂,有盐分,也有尿素,还有一些脂肪酸。在高强度运动、或者天气闷热的时候,汗液量大,停留时间长,这些物质的浓度也就相对高了。尤其是当金饰品中含有一些容易与汗液中成分反应的合金元素时,比如说我们前面提到的铜,它就可能和汗液中的氯离子、硫化物等发生反应,形成一些绿色的、或者黑色的锈迹。严格来说,这还是合金的反应,但挂在黄金饰品上,就很容易被误解为黄金本身变色了。
还有一种情况,是接触到一些有腐蚀性的化学品。虽然我们平时不太可能主动去接触,但偶尔打扫卫生,不小心沾到一些清洁剂,比如含有强酸、强碱成分的,或者一些漂白剂。这些东西如果大量接触,而且时间又长,即便黄金纯度再高,也可能受到影响。我见过有客户,家里老人,冬天喜欢用一种特殊的油来擦拭金属器皿,说能养“包浆”,结果那油里头含有某些成分,把一件老金锁弄得有点发暗。所以,对于贵金属,还是得保持一个“干净”的状态,避免接触不必要的化学物质。
说到鉴别,如果真的遇到一件金饰品看起来“变色”了,我们通常会先看它的“变色”具体是什么样子的。是那种整体性的、光泽黯淡,还是局部的、出现斑点或痕迹?
如果是整体光泽减弱,并且表面感觉黏黏的,或者有点毛糙,那多半是表面有脏污,或者是化妆品、油脂等附着。这种情况,用专业的清洗剂或者软毛刷,配合一些酒精或温和的清洁液,通常都能洗干净,恢复金的本色。我自己在工作坊里,经常会用超声波清洗机,配合专门的金饰清洗液,效果非常显著。
如果是局部出现一些斑点,比如褐色、绿色、或者黑色,那就要高度怀疑是不是合金成分在作怪了。这种情况,就不是简单擦拭能解决的。需要进一步用专业的仪器,比如XRF(X射线荧光光谱仪)来检测它的具体成分。如果检测出来,确实是黄金含量不高,或者含有易反应的合金元素,那就可以判断是材料本身的问题。
我们之前在处理一件客户送来的老物件时,就遇到过这种情况。那物件看着是金的,但是表面有些地方发黑,擦也擦不掉。起初我们也以为是氧化,但仔细观察,那黑色不是均匀的,更像是附着物,而且带一点锈蚀感。送到仪器上一测,黄金含量并不算特别高,而且里面含有不稳定的杂质。最后分析下来,很可能是制作过程中,或者后期的保养过程中,接触到了某些含硫的物质,而且这物件的含金量又不足以完全抵抗这种化学反应。
另外,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,就是镶嵌宝石的黄金饰品。有时候,我们感觉黄金“变色”了,但实际上,可能是它旁边的宝石,或者宝石与黄金结合的缝隙里,藏了污垢,或者是一些小颗粒。尤其是一些做工比较复杂的款式,比如爪镶、包镶,宝石周围的小缝隙特别容易藏污纳垢。
这些藏匿的污垢,可能是灰尘、皮屑、化妆品残留,甚至是一些小的纤维。这些东西积累多了,时间长了,就会让整个饰品看起来不那么“干净”,甚至在光照下,会显得有点“暗沉”。很多人会觉得是黄金本身的问题,但实际上,仔细清理这些缝隙,用细针挑出脏东西,再进行超声波清洗,很多时候黄金的亮泽就能恢复如初。
再者,有些宝石本身是有颜色的,或者在接触到汗液、油脂后,会有轻微的“渗色”或者“变色”的现象,这些颜色可能会“沾染”到旁边的黄金表面,造成误判。我有个朋友,做珠宝鉴定的,就跟我讲过一个例子,客户送来一枚蓝宝石戒指,说周围的黄金“发蓝”。结果一查,是蓝宝石本身的色泽析出了一些,影响了周围黄金的光泽。所以,鉴别黄金“变色”,有时候还得把眼光放到它周围的每一个细节上。
所以,总的来说,“黄金碰到什么会变色”这个问题,答案并不是非黑即白的。纯度极高的黄金,确实非常稳定,但我们在市面上接触到的很多黄金饰品,都是合金,它们的“变色”很可能源于合金成分与其他物质的反应。而即使是纯金,表面附着了脏污、油脂,或者轻微的化学物质残留,也会影响它的光泽,让人误以为是“变色”了。
在我看来,关键在于区分是黄金本身的化学变化,还是表面附着物的形成。前者,纯度高的黄金极少发生,一旦发生,往往是严重腐蚀;后者,则更为常见,也更容易通过清洁来解决。所以,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,不妨先仔细观察,看看是整体光泽黯淡,还是有局部的锈蚀痕迹,再考虑是清洁问题,还是材质本身的问题。对于我们做这行的人来说,就是要抓住这些细节,才能给出准确的判断。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