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药产能:谁在操盘?——一个老兵的观察与随想

外盘 (53) 8小时前

农药产能:谁在操盘?——一个老兵的观察与随想_https://www.qdlswl.com_外盘_第1张

说到“农药产能,哪个部门”这个问题,说实话,这个问题有点绕,又好像很简单。很多人一听,可能就想到农业部,或者工信部。但实际操作起来,哪有那么简单?一个农药品种的产能,牵扯到的部门,远不止一两个,而且不同时期、不同政策导向下,负责任的部门重心也可能有所偏移。我做这行也有年头了,一路看着各种政策变动,品种审批,产能扩张,有时候感觉就像在一场复杂的博弈里,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,但谁是最终的裁判,谁又真正说了算,这事儿得慢慢捋。

产能审批的“迷踪拳”

刚入行那会儿,觉得产能这事儿,就是厂家根据市场需求,多生产点,或者少生产点。后来才发现,哪有那么自由。一个新农药品种,从实验室到田间,光是登记证就够折腾的了。登记证下来,还得涉及生产许可证,这玩意儿就有点像给你的工厂“上户口”。以前,这事儿主要还是农业部门那边管得严,毕竟关系到农产品安全。但你真以为农业部门就只管登记?别忘了,农药的生产过程,也涉及到环保、安全生产这些硬杠杠,这些都是工业部门的“势力范围”。

所以,当你问“农药产能,哪个部门”的时候,其实是在问谁在“点头”和“摇头”。初期,农业农村部(以前的农业部)无疑是关键,它决定了你这个产品能不能合法生产,有没有市场准入。但工厂建起来,要开工,要排产,那就得看工信部的“脸色”了。工信部一方面要扶持产业发展,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国家整体的产业布局,避免重复建设,产能过剩。特别是像一些关键原药,涉及到国家战略安全,或者需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,工信部的作用就更明显了。

我记得有个老品种,像草甘膦,早期的时候,大家都在争着上项目,产能迅速扩张。那时候,工信部就得介入,研究能不能批,批多少,有没有技术门槛。农业部门也得看着,万一产能过剩,价格压得太低,影响了国内企业的正常发展,甚至影响到粮食安全,那也是麻烦事。这就像一场多人棋局,你走一步,我走一步,背后都有一个规则,有的是明面上的,有的是潜规则。

环保和安全:新时代的“紧箍咒”

这两年,环保和安全生产这根弦绷得越来越紧,这彻底改变了农药产能的格局。以前,可能大家觉得只要拿到农业部门的登记证,工信部的批文,生产起来就没大问题。但现在,你得先过环保和安全这一关。这意味着,生态环境部,应急管理部(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)这些部门,也成了农药产能背后重要的“推手”或者“刹车片”。

一个年产几万吨的合成车间,那可不是小事。环保审批,那是一个漫长且严苛的过程。废水、废气、固废的处理,都得符合国家最严格的标准。如果环保不达标,哪怕你拿到了所有其他批文,环保部门一句“停产整顿”,你的产能就彻底归零。我亲眼见过一些工厂,因为环保问题,停产了几年,想恢复生产,又要重新评估,重新审批,那个成本,那个精力,真是难以想象。

同样,安全生产更是生死线。农药生产很多环节都有潜在的危险,爆炸、中毒,都不是闹着玩的。应急管理部对安全生产的监管,力度前所未有。如果一个企业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,那么即便它有再大的产能,再好的市场前景,主管部门也敢叫停。所以,现在想要扩大农药产能,你得是个“全能选手”,不仅产品要有竞争力,还得在环保和安全方面做得滴水不漏。

市场与产能:那点“看不见的手”

说了这么多政府部门,但我们也不能忘了市场这只“看不见的手”。很多时候,产能的扩张和收缩,最终还是由市场决定的。比如,某个原药因为环保问题,在国外也生产受限,国内的需求又大,那么国内企业就会抓住机会,加大产能投入。反之,如果某个品种,国内已经产能过剩,价格打得一塌糊涂,或者被更高效、更环保的新产品替代,那么即便主管部门政策再鼓励,也不会有人傻乎乎地继续扩大产能。

在这里,商务部有时候也会扮演一定的角色。比如,在一些国际贸易摩擦中,或者国家为了保护国内产业,会对某些农药产品实行进出口管制,或者征收高额关税。这些措施,都会直接影响到国内企业的生产积极性,进而影响到产能的决策。我记得之前有个时期,为了应对“贸易战”,国家对一些关键原药的产能布局,就有过一些战略性的考量,这背后肯定少不了商务部的参与。

而且,作为企业,我们也要研究国家发改委的产业政策。发改委负责制定国家长期的经济发展规划,包括产业结构调整。如果发改委明确提出要淘汰落后产能,鼓励发展绿色、高效的农药,那么即便其他部门的政策看起来还算宽松,企业也会因为未来的政策导向而谨慎决策。很多时候,发改委的产业政策,是一种“风向标”式的存在,它决定了你这个产业,在国家经济战略中的定位。

地方与中央:权责的博弈

除了中央部委,地方政府的角色也不容忽视。很多农药生产企业都分布在特定的化工园区。这些园区,通常由地方政府负责规划、招商和管理。所以,地方政府在农药产能的“落地”过程中,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有时候,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,吸引投资,可能会在环保和安全标准上“网开一面”,或者提供一些优惠政策,这可能会导致一些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现象。

当然,中央政府也会通过一些督查、检查来约束地方行为。比如,每年都会有一些环保督查组,深入到各地,检查企业的环保 compliance。一旦发现地方政府在监管上存在漏洞,也会对其进行问责。这就形成了一种中央与地方在农药产能监管上的博弈。中央希望制定统一、严格的标准,而地方则有发展经济的压力。

从企业角度看,我们既要遵循中央的宏观调控,也要理解地方的实际情况。有时候,我们发现,同一个品种,在不同的地方,审批和监管的尺度可能也会有所不同。这并不是说法律法规不统一,而是执行层面,会受到很多地方性因素的影响。我们作为企业,能做的就是保持信息的畅通,理解政策的初衷,尽量做到合规经营。

总结:一个动态的“大网”

所以,当你再问“农药产能,哪个部门”的时候,你会发现,答案不是一个简单的名字。它是一个由农业农村部、工信部、生态环境部、应急管理部,甚至商务部、发改委,以及地方政府共同编织的“大网”。这张网的每一根丝线,都代表着一种管理职能,一种政策导向,一种审批流程。而产能的增减,就是在这张网的约束下,在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,不断调整、演变的结果。

在我看来,理解“农药产能,哪个部门”的关键,不在于找到那个“唯一”的决策者,而在于理解这个多部门协同、多层级博弈的复杂系统。作为行业内人士,我们要做的,是洞察政策动向,理解各部门的关注点,然后在合规的前提下,做出最符合市场和自身发展的决策。这几年,行业洗牌很厉害,很多曾经的“产能大户”,因为种种原因,已经消失在历史的进程中,留下的,都是那些真正能够适应变化,并且在合规经营上做得扎实的“玩家”。我们要做后者,而不是前者。

下一篇

已是最新文章

相关推荐

海立B股,那个名字背后到底是谁?

海立B股,那个名字背后到底是谁?

“海立B股是哪个公司?”这个问题,在不少投资者甚至一些业内人士那儿,都可能出现那么一点点模糊。原因也挺实在,随着资本市 ...

· 21小时前
太平人寿退保要扣百分之多少?这事儿,没那么简单

太平人寿退保要扣百分之多少?这事儿,没那么简单

不少人在咨询太平人寿退保时,总想一口气问清楚“到底要扣多少?”。这个问题,说实话,我接触得太多了,也遇到过太多因为不了 ...

· 1天前
特力A最高价是多少?一个老交易员的经验之谈

特力A最高价是多少?一个老交易员的经验之谈

“特力A最高价是多少?”这个问题,问得巧了。其实,对于我们这些在市场里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来说,这个问题背后牵扯到的,远不 ...

· 2天前
大时贷怎么样?实操经验聊聊

大时贷怎么样?实操经验聊聊

“大时贷怎么样?”这问题,老实说,问出来的时候,其实大部分人心里都有点预设答案了。是想知道它靠谱不?能借到钱吗?利息是 ...

· 2天前
国内如何存美元?聊聊那些年我走过的弯路和经验

国内如何存美元?聊聊那些年我走过的弯路和经验

很多客户来问我,手里有点美元,在国内究竟怎么存放才算稳妥?这个问题看似简单,但说实话,这里面门道不少,也有不少人在这 ...

· 3天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