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滞胀是什么意思?”这个问题,在咱们这行里,可以说是三天两头有人问,但真正能说透的,我感觉不多。大多数人一听“滞胀”,脑子里就蹦出“通货膨胀”加“经济停滞”,然后就没了。其实没那么简单,这里面水深着呢。
很多人对滞胀的理解,停留在了 textbook 上的定义,感觉就是个宏观经济学里的术语,离我们实际业务挺远的。但实际上,我这些年接触下来,发现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,渗透到我们做业务的方方面面,小到我们接什么项目、怎么定价,大到客户能不能付得起我们的服务。想不明白它,很多时候就会踩坑。
我记得刚入行那会儿,大家都盯着增长,谁要是说经济要“滞胀”了,那简直是扫兴。但随着经济周期越来越明显,以及一些突发事件的冲击,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词背后的含义。
说白了,滞胀是什么意思,核心就是三个字:通胀、失业。但这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,比如物价涨一点,经济增长慢一点,这种小打小闹。滞胀是两边都往坏了走,而且是那种比较严重的、持续性的。就是说,你明明看到物价在涨,你手里的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了,你买东西的成本都在上升,按理说,这种情况下,企业为了应对成本,应该会提价,然后订单可能会减少,经济就该有点停滞的意思了。但滞胀的怪就怪在这里,它不是经济停滞,而是经济增长乏力,甚至出现负增长,同时失业率还在居高不下。这就像身体本来就虚弱,还要发高烧,你说这怎么折腾?”
我之前遇到的一个情况,就是某原材料供应商,他们家的产品价格因为国际局势,一路飙升,这成本压力太大了。他们不得不跟着提价,结果客户那边就开始砍单,甚至有些客户因为成本太高,项目就直接停了。你以为这样下去,他们家就会收缩战线,降低成本?结果倒好,为了维持生产线运转,减少人员流失,他们反而还在招聘,想熬过这个“冬天”,但这样一来,成本摊不下来,销售又上不去,陷入了一个死循环。这不就是典型的“赔钱赚吆喝”还附带失业率上升的苗头吗?
有时候,我跟一些客户聊,他们对滞胀的理解也挺模糊。他们可能只关注到物价上涨,觉得是成本问题,但没意识到这背后可能预示着整个经济的“动力不足”。比如,我们提供的是技术咨询服务,过去项目利润很高,现在客户不仅对价格敏感,而且很多项目本身就因为宏观环境不明朗而变得不确定。你不能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客户“不舍得花钱”,而是他们可能真的拿不到足够的资金,或者他们对未来的收入预期非常悲观,所以不愿意进行大的投入。
聊到滞胀是什么意思,成因也是关键。很多人以为就是政府放水太多造成的通胀,然后就等着经济自然衰退。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那么单纯。你看我们最近经历的几年,各种供应链中断,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危机,还有一些国家为了刺激经济,大搞财政赤字。这些叠加在一起,就容易把经济推向滞胀的边缘。
举个例子,某个客户,他们在欧洲有生产基地。因为能源价格的暴涨,生产成本瞬间翻了几倍。为了保证产品能按时交付,他们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生产,但价格也不能完全转嫁给终端用户。另一方面,因为能源价格高企,普通民众的buy力下降,对他们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减少。你说这时候,他们是该裁员降成本,还是硬扛着?裁员多了,失业率上去;硬扛着,企业利润被压缩,说不定也会倒闭。这种两难的局面,就是滞胀的典型写照。
我记得有一次,我们为一个大型制造企业做供应链优化。他们当时面临的就是原材料成本急剧上升,但下游客户的价格接受度却非常低。我们分析了一下,发现问题不只是单一的成本控制,而是整个市场的需求都在萎缩,同时全球的供应又很不稳定。企业就像在一个不断缩小的池子里游泳,水温还在上升,但水面却在下降。在这种环境下,单纯的降成本,或者技术革新,可能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因为这是系统性的风险。
所以,明白了滞胀是什么意思,我们更要考虑怎么应对。很多人听到滞胀,就感觉无解,觉得只能“躺平”等风过去。但我觉得,至少在我们这个行业,总还是有办法的。关键在于能否及时调整思路,找到新的增长点。
比如,在成本压力大的时候,我们可以转向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务,而不是仅仅做价格的竞争。以前我们可能更侧重于执行层面的项目,现在则要往战略咨询、风险管理这些方向靠拢。这样一来,即使客户的项目规模变小了,但我们提供的价值更大,定价空间也可能更大。
我记得我们曾经为一个客户做过一个数字化转型项目。在滞胀的背景下,他们特别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来降低运营成本,提高效率。我们当时重点帮他们梳理了流程,引入了一些自动化工具,虽然前期投入不小,但长期来看,确实帮他们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。这种“以退为进”的做法,在经济不好的时候,反而能赢得客户的信任,也能保证我们自己的业务持续发展。
当然,识别滞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很多人可能只看到通胀数据,或者GDP增速放缓,但这两者未必就是滞胀。滞胀是一个组合拳,需要我们同时关注几个关键指标,并且结合实际的市场情况来判断。
比如,我们不仅要看CPI(居民消费价格指数),还要看PPI(生产者价格指数),以及失业率的走向。如果PPI持续走高,但CPI增速相对温和,这可能预示着成本压力会传导到未来。同时,如果失业率开始上升,而经济增长却依然乏力,那就得高度警惕了。
我的一些老同事,他们经验非常丰富,很多时候即使数据还没完全出来,他们就能凭着对市场的敏锐度,大概判断出经济可能要往哪个方向去了。这得益于他们长期接触不同行业、不同类型的客户,能够捕捉到一些数据背后难以言说的信号。比如,某个行业客户的咨询项目明显减少,或者客户的付款周期开始拉长,这些都是潜在的风险信号。
总的来说,滞胀是什么意思,它带来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。但换个角度看,任何经济现象都包含着风险和机遇。在滞胀的环境下,那些能够提供真正解决方案、帮助客户降本增效、或者开拓新市场的企业,反而会脱颖而出。
我之前接触过一个客户,他们在新能源领域。尽管整体经济下行,但由于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强劲,他们的业务反而逆势增长。这时候,我们就需要调整我们的服务重点,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支持这些有增长潜力的行业上。这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,了解新的技术,才能跟上客户的步伐。
所以,与其纠结于“滞胀是什么意思”这个定义本身,不如花更多精力去理解它可能带来的实际影响,并思考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。这才是我们做业务最实在的工作。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