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第一次接触“同业存单”这玩意儿,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:这名字听着就挺绕的,是不是跟银行内部那套复杂的玩意儿有关?网上搜一下,各种定义、解释扑面而来,什么“金融机构为补充流动性发行的记账式大额存单”,看得人头晕。但老实说,真要掰开了揉碎了讲,它不是那么高不可攀,也不是什么神秘的黑箱操作。在我这些年跟各种金融市场打交道的经验里,它就是个挺实在的工具,但玩得溜不溜,就看你对它的理解有多深了。
先说说这名字,“同业存单”。很多人一听“同业”,就觉得是银行之间的事情,跟我们老百姓、中小企业没什么关系。其实不然。虽然它的发行主体是银行、信托、券商、基金这些金融机构,但它最终的资金来源,以及它的收益和风险,是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导的。你可能在某个理财产品里间接持有了同业存单,或者你贷款的银行,它自身的资金状况,也可能跟同业存单市场有contact。
简单点说,你可以把它想象成银行间的一种“借条”。银行 A 缺钱了,就跟银行 B 签个约定,说我先借你点钱,按这个利率,什么时候还,写得清清楚楚。这个“借条”就是同业存单。它记在账上,有期限,有利息,跟我们个人存钱的定期存单有点像,但体量大多了,而且交易的都是金融机构。
当初刚入行的时候,确实对这类东西有点摸不着头脑,总觉得是不是有什么猫腻。后来跟着老前辈们跑,才慢慢理解,这东西说到底,就是金融机构之间互相倒腾资金,保持流动性的一种方式。就像我们个人也要有个小金库,应急或者短期周转一样,银行们也有这种需求。
那么,金融机构为什么要发行这个东西呢?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补充流动性。银行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存取款、贷款发放、资金结算等等,这些都会影响到它的现金流。有时候,可能某些业务特别火爆,或者有大额资金回笼不如预期,银行就可能面临短期内的资金紧张。这时候,发行同业存单就是一种非常直接有效的办法,向其他金融机构募集短期资金,来应对这种局面。
而且,它不仅仅是“缺钱了就发”。有时候,银行发行同业存单也是一种资产负债管理的策略。比如,它可能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,需要资金来支持,但又不想动用央行或其他监管机构的资金,怕影响考核或者增加成本,这时候发行同业存单就可以灵活地调配资金。或者,它手上有一些长期资产,需要用短期负债来匹配,以实现期限的错配,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操作。
我记得有一次,我们一个客户,是个中小银行,遇到了一个挺棘手的情况。当时他们有一个大的融资项目,客户违约的风险突然变高,导致他们手头的流动性突然吃紧。他们就不得不赶紧去市场上发行同业存单,而且利率给得比较高,才能在短时间内募集到足够的资金来应对。那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,同业存单市场对维系金融体系的稳定是有多么重要。
既然是金融机构间发行的,那谁又是它的买家呢?主要是一些手头有闲置资金的金融机构,比如其他银行、券商、基金公司、保险公司等等。它们买同业存单,图的是一个相对安全、收益又比活期存款高一些的短期投资。尤其是在市场利率波动的时候,同业存单的收益率会跟着变动,对于追求稳健收益的机构来说,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当然,不同类型的同业存单,买家也会有所侧重。比如,短期、利率较低的,可能是更保守的资金在配置;而一些长期、利率较高的,可能就会吸引一些风险承受能力更强的机构。而且,它也是一个可以交易的市场,虽然不像股票那么活跃,但一些机构也会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买卖,以调整自己的资产配置。
我以前合作过一家基金公司,他们有一个货币市场基金,其中很大一部分的资产配置就是同业存单。对于这类基金来说,同业存单的安全性、流动性和收益性都非常匹配他们的投资需求。他们会仔细研究不同发行方的信用评级,以及同业存单的期限和利率,来决定如何配置。
提到收益,很多人就会想到利率。同业存单的利率通常会参考市场利率,比如Shibor(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),或者其他一些基准利率。收益率的高低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资金面的松紧程度,以及发行主体的信用状况。
但关键在于,同业存单也存在风险。虽然它的发行主体都是金融机构,看起来很“高大上”,但信用风险依然是存在的。如果发行银行出现经营问题,甚至破产,那么同业存单的兑付就会面临风险。当然,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少见,因为有监管的约束,而且金融机构之间也会互相评估对方的信用。但我们不能完全忽视。
另外,还有利率风险。如果市场利率突然大幅上升,而你持有的同业存单是固定利率的,那你的实际收益率就可能落后于市场,甚至在二级市场上卖出时会产生损失。反之,如果利率下降,你持有的固定利率存单就更显珍贵了。
我记得有一年,市场利率突然出现了一轮快速的下行,很多当时发行的高息同业存单,到了临近到期的时候,市场上的新发行的同业存单利率都已经很低了。那些持有高息存单的机构,其实也挺开心的,相当于锁定了比较好的收益。
那么,作为非金融机构的我们,为什么还要关心这个“同业存单”呢?因为它是金融体系流动性的一个晴雨表,也是一个重要的传导渠道。同业存单市场的价格波动,往往会反映出市场对资金面的感受。当同业存单的发行利率突然走高,可能就意味着市场资金面趋紧,银行之间的拆借成本在上升,这可能会传导到其他市场,影响到信贷的成本和可得性。
反过来,如果同业存单市场利率保持稳定甚至下降,也可能说明市场资金充裕,金融机构整体运营比较顺畅。在某种程度上,它也是观察金融市场健康状况的一个侧面指标。就像我们看天气预报,知道今天可能要下雨,就可以提前准备。了解同业存单市场的动态,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整体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走向。
而且,如果你自己也在做投资,特别是涉及到一些银行理财产品、或者一些固定收益类的产品,了解同业存单,至少能让你对这些产品的底层资产和风险收益特点有更清晰的认识。毕竟,这个市场上的参与者,花的都是真金白银,它的运作逻辑,最终都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在市场里的人。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