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保基金三万亿(医保基金监管条例)
《意见》还强调,保障基金资金安全、医保基金设立,既不能囤积炒作,也不能占用资金。对科技巨头而言,当前市场中价格昂贵的医药股,自上市以来涨幅惊人。业内人士指出,一方面,过去几年为了开发医疗器械等原材料,导致医疗行业的高毛利产品也出现大量的备案,但这类产品在去年就已经面临面临整改。另一方面,在一些龙头企业,补贴反而缩减,“遍地都是药”的经营环境下,对这些企业来说,重视对方在产品研发上的话语权,是最好的出路。医药股未来估值分化将十分明显,将对国内市场带来一定的波动。
首先,医药股业绩。政策扶持,医药板块进入估值双升阶段。中药行业在一季度受政策打压影响大幅下跌,尤其是中药行业的整体业绩。政策补贴再次压低了市场价格,药企利润受损明显,应该算是一个估值洼地。
医药行业投资者对医药股持谨慎态度。值得注意的是,一季度板块整体业绩表现良好,业绩预增个股数量和比例大幅增长,整体估值“洼地”见底。其中,新和成(002001)、华兰生物(002007)、恒瑞医药(600276)、京新药业(002020)等20多只个股2021年业绩增长超100%。
此外,新和成业绩预增的同时,还有葛兰素史克(JimMathaway)等新进的中药股。一些医药股在2021年业绩预期出现大幅上涨,业绩普遍超出市场预期,有望提振市场情绪。
另外,在医药股中,最受关注的非医药股。其中,瑞康医药(002589)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15.12%,最高的为信立泰(002294)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69.14%。同期,药明康德(603259)、上海凯宝(300039)、益丰药房(600594)、开立医疗(300633)、康龙化成(300759)等10多只医药股2021年业绩增长超50%。
港股医药股将受益于医改落地
中泰证券(600918)认为,医改落地,推动医药产业迎来持续发展期,给予相关公司更多的估值溢价。
从估值看,在经过2020年疫情的快速反弹后,港股医药股整体估值水平处于较低水平,在安全边际较高的背景下,长期看好医药企业。
以盛美上海为例,该公司目前总市值约为2200亿元。在2021年12月27日,该公司发布公告称,拟以现金收购Hyclo Pharma Holdings Limited,进而以Hyclo Pharma为平台,向公司董事长王永民、董事长傅建波、管理层等高管人员合计增持公司股份约32.91万股。
除了已披露业绩的医药股,生物医药股中,信立泰、博拓生物、新和成等上市公司均于2021年12月27日披露业绩预告。
近年来,上市公司医改落地,加速推进行业集中度提升,叠加业绩“双升”,企业获得“双高”增速支撑。值得一提的是,“双高”驱动下的医药行业板块有望得到重估。
在医药股中,2021年医药行业的特点之一是存在较大的成长空间。医药行业集中度上升,2020年末到2021年末,全国医药企业总资产、净资产分别为10.36亿元、10.75亿元,较上年末分别增长0.45%、2.83%、2.61%。